
如何定义企业数字化规划蓝图?
数字化规划蓝图是指为满足企业经营需求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,由企业高层领导、数字化技术专家、数字化用户代表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, 对企业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所制定的基本谋划。
企业数字化规划蓝图定义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远景、使命、目标和战略,规划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未来架构。
它是对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部署,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,并达到总体拥有成本最低。
以某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,一步一步演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蓝图设计。
1.业务场景识别
企业业务形态:包括高级定制、大客户、ODM、电子商务、自有品牌五种业态,每种业态的业务流程有所差别,并且相对独立。
2.业务场景主流程
3.问题点及关键能力
3.1信息化现状
现有信息化具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,局部应用较深,但整体没有完全打通,存在信息孤岛和未覆盖领域,信息化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大。传统单体软件主要有:
3.2企业痛点
交期周期长:目前定制周期长达**天,与行业内领先水平差距比较大,导致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。
物料供应效率不高:由于缺乏有效率的数据协同工具,目前整体的物料供应效率不高,对生产周期有很大影响。
数据传递效率低:目前生产制造环节大部分还缺乏数字化的工具做支撑,通过对从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全面数字化,可以极大提升数据传递效率,进而提升生产效率。
数据共享效率低:目前各个业态与工厂都是拥有自己的产品、版型、工艺数据,不能共享使用,需要构建一套统一的数据中心。
协作效率低:目前已有的各个系统是独立的,无法有机协作充分发挥IT的驱动力,需要通过构建一个统一数字化平台,并以此为基础来集成和构建所需应用模块。
3.3 企业诉求
商务方面:目前以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渠道为主,急需构建互联网化的商务运营体系。
生产方面:各业态工厂之间相对独立运行,未能进行数据共享,缺乏有效协作。
管控方面:缺少在5个业态之上进行统一管控和协同的管理机制
服务方面:服务功能单一,以返修和退货为主,尚未建立系统化的服务体系
决策方面:决策较多的依据经验,缺少大数据分析决策的支持
4顶层蓝图框架设计
第一步:制定企业数字化战略目标
以智能制造为导向,构建以阿米巴为核心的的经营管理体系,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。对商务模式、研发模式、服务模式、制造模式、运营模式、决策模式进行全面升级,将公司建成为高度信息和高度智能化的榜样性企业。
第二步:制定企业数字化平台战略
第三步: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,支撑企业数字化战略落地
通过充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驱动力,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,构建企业数据中心,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的落地提供“数据驱动、平台支撑、软件定义”的信息化支撑。
通过采用“前后端”分离的策略,在底层构建转型企业的“基础平台+中台资产”,形成转型企业统一的数字化底座,不断沉淀企业资产,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转型企业的内部应用生态,根据业务和创新需要动态扩展应用,持续为转型企业进行赋能。
后端的执行系统可采用行业内成熟软件,包括下单、APS、WMS、MES等后端系统相对独立运行。
通过中台能够灵活进行商务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大规模持续创新,包括全面的互联网运营、开放式的生态运作、阿米巴的管控模式等。
规划蓝图框架